這幾年公司常辦party 久而久之也摸索出一些西式下酒菜的作法
不算是拿手菜 但至少也是可以拿出手的一道料理
之前的法式薯泥、秋日蔬菜濃湯、普羅旺斯燉菜、瑪德蓮 都曾經出現在party上
這次又多了一道 香料炒菇
同樣也是試驗多次的版本
最近的作法 (大概可以裝滿580ml玻璃保鮮盒)
準備市售杏鮑菇頭1包(可加入新鮮香菇、雪白菇、蘑菇等肉厚型的菇類豐富口感)
用沾濕的紙巾把香菇擦乾淨 盡可能不要碰到水
(不過如果覺得洗過比較安心也沒關係 但乾烙時會出水 要開蓋把水先蒸發掉)
找一個不怕燒的平底鍋(不沾鍋、鑄鐵鍋、電火鍋)等 開火燒熱鍋子
把菇類倒進去乾鍋烙出烙痕
需要花點時間 但菇會變得比較香 也比較緊縮
準備以下的調味料
目前實驗過的有兩種組合
type1.基本版
胡椒鹽粉1大匙(鹽分主要來源,也可直接加細鹽巴,但都要撒均勻)
tabasco辣椒醬 1大匙(辣味主要來源)
羅勒/洋香菜 1茶匙(增色用)
黑胡椒1茶匙
細白砂糖或韓國用甜味糖漿1茶匙(提味用,最好不要明顯的吃出甜味)
香料油(用過橄欖油、芝麻香油、蒜頭油,風味各異,合味道就好)
type2.市售香料版
市面上有些泰式炒飯料、義大利香料粉、BBQ烤肉粉、印度咖哩粉
與我好姊妹在大稻埕販售的團圓好味香料粉
其實都很適合拿來炒菇
等菇都有烙痕之後
加入含鹽的調味料(type1中的胡椒鹽或type2的綜合調味包) 均勻拌過
讓裡面的水分釋放一些出來
如果沒甚麼水分 可以加上白酒(清酒或葡萄白酒)與香料油
把菇炒乾炒熟
覺得菇類都熟了之後
趁熱撒上type1的其他調料拌勻
最後拌入洋香菜
完成
剛剛在網路上查到另一個加入新鮮洋蔥與大蒜的版本
下次來試試看
2015-07-26
2015-07-07
只是記錄心得2015TIFA蜷川幸雄《哈姆雷特》兼談 莎士比亞皇家劇院的哈姆雷特
可是,每次看著日劇《年輕人2014》《對不起青春》《流星之絆》就會覺得這種充滿力量的演技真的能夠打入人心。跟純愛日影那種輕輕飄飄,很細膩的演技完全不同。
今年的國家戲劇院的已經排定的演出有很多大師經典,但真心想看的只有蜷川幸雄的《哈姆雷特》與寶塚歌劇團的《凡爾賽玫瑰》,期待就是從小到大期盼的日式新劇與華麗歌舞劇。能夠真實出現在眼前。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演出的這天。經歷過去年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標準莎士比亞快節奏+龐雜台詞的演出,在演員開口的第一句,就知道這會是評價很兩極的戲吧!至少觀眾的反應是如此。但我是喜歡的。有小小的不耐,小小的鼻酸,但還未分心。喜歡他們跟環球劇院ㄧ樣保留了原劇本的龐雜台詞與快速叨唸。但又從場景服裝音樂與演技上使用了日本元素。我好喜歡劇中劇段落處理的方式。
網路上有人放上了2003年 藤原龍也x鈴木杏x小栗旬的版本 ,
整體而言除了奧菲麗亞,我比較喜歡這次的版本。
觀眾進場時已經看到了整體的舞台,是個昭和時期的兩層樓大雜院,包圍著舞台,還有熟悉的水井,中間的字幕解釋了背景的設計,而在開演之前,所有的演員一起上台與觀眾致意。
接著,暗場中士兵們快速的交談,語速之快把我周邊的觀眾都嚇到了。大家太習慣現代化劇緩慢醞釀的開場,這麼直接了當的切入劇情,一下子舞台上三人快速交談著,講著鄰國發生的事情與頁裡的鬼魂。然後鬼魂從合院二樓出現,配合木製拉門的撞擊聲,有著日本鬼片般的陰森。
2003年的版本是沒有甚麼日本元素的,但這次在舞台設計上有著完全的和風,而在服裝上,也有類似德川末期明治維新那時的和風西服般的設計,除了兩個女角以外貴族們都是寬袴下擺搭配西式上著,配合舞台更佳的華麗。而在演出中,除了幾位要角,其他人的演出方是混雜的更明顯的歌舞伎般的演出肢體,尤其在劇中劇裡面更加的明顯。
下圖為劇中劇的劇照,原本劇前的短版預告,背後的白幕換成了歌舞伎般的花紋,戴著面具的演員動作也變得更加的和風,而幕起之後,緩慢沉著的動作,讓叔父的心理壓力積累到了頂點。後面的劇情也變得合理許多。
但下半場的部分,似乎沒有特別設計過的橋段,回歸原本的劇情,反而中斷了前半段累積的情緒,讓戲劇張力止於大幕以內。
這個舞台出來的瞬間 我深深的被折服 隔天看完2003版後 還是喜歡2015這個版本 |
慢動作的片段跟2003年版本一樣 但因為高聳的祭台 所以視覺更強烈 |
不過,我還是沒有喜歡上藤原龍也的演技,滿島光也因為篇幅少了發揮的空間,小小的失望了。(反而因為google到鈴木杏與藤原共演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更期待能看到那個版本。)
過了四個月
在台北藝術節團隊的努力之下
邀請了正在環球巡迴的莎士比亞皇家劇院劇團來台演出<哈姆雷特>
僅此一場 需要購買台北藝術節的其他節目符合套票資格才能索取
經過了一個中午激烈的搶票戰爭後 終於取得了入場資格
得以坐在觀眾席頂端看戲
因為已經在2013年底看過仲夏夜之夢
熟悉環球劇團燈光與觀眾席燈設計 均仿造原本在英國公演時的天光漸暗 沒有三明三暗
而這次的巡迴版
更在舞台設計上添加上了流浪劇團般的精簡與一人多角一物多用的特色
用12個演職員+4位舞台經理的精簡組合
與一塊背幕 一條拉繩 數個道具箱來完成整個巡迴演出
演出了不同於蜷川版的華麗大氣
反而更貼近了觀眾
在這個版本的奧菲莉亞
是一個小個子的華裔女演員 梁穎翹 Jennifer Leong所飾演
嬌小的她 同時扮演智囊大臣的腳色
但在兩個腳色的轉換之間極為流暢
而小巧不亮眼的她
卻在奧菲莉亞發瘋的段落裡 透過淡然的語氣與歌聲讓我讀進了她的絕望
但還是慶幸先讀了蜷川的版本
在理解劇情上
蜷川的版本還是比較綜觀的把整個劇情的時代性與悲淒的氣氛建立的比較完整 有史詩的氣氛
而環球的版本相對比較輕鬆
劇中劇的部分也變得沒有那麼強烈的對比 回歸了演員本身的演技上
沒想到那麼幸運
居然可以在短短四個月內
看了兩個經典版本的哈姆雷特
讓我對莎劇又多了更濃厚的興趣
有種不想再錯過其他莎劇演出的可能性
訂閱:
文章 (Atom)
我所關心
2007東京
(4)
2009上海
(5)
2010上海
(2)
2010北京
(1)
2010澳門
(1)
2012香港
(2)
2013香港
(4)
2014東京
(3)
2014首爾
(3)
2015北陸(利賀+越後妻有)
(2)
2017東京
(4)
2018 春遊福岡京都
(1)
一個人 在旅館
(9)
未分類
(1)
共享空間
(1)
血緣故事
(7)
我(曾經)為戲而生
(33)
社團
(4)
金秀賢
(1)
咪咕咕~自言自語
(106)
星野源
(5)
映畫~賣夢的盒子
(8)
馬來西亞
(1)
敗家筆記
(17)
規劃者的養成
(1)
減肥日記
(53)
飲食
(4)
慢慢跑
(6)
舊相簿
(13)
關於城市,我走走瞧瞧
(38)
關於Sally Yeh-葉蒨文
(9)
JOSHAN廚房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