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9

身分的困境

突然一把無名火又燒起了對過往回憶的無奈
所以我很珍惜現在的好工作 

其實我很高興我作過這些案子遇過這些人 所以我才能把現在的狀況看清楚
我也很難過我居然無法著力
所以我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力做好
因為我相信這是正面的
而我只是堅持做正面的事 

-----------------------------------------------------------------------------

說真的 有時候我覺得我用[XXX文化員工]或[XXX建築系研究生]的身分發表一些對都市的言論會很詭異

在看待都市問題(尤其是台北市的都市問題) 我常常還是會回到市政府/顧問公司的立場去思考 我習慣的就是由上而下的語言 因為我從來沒當過一般居民過

如果我用台北縣民的角度來看事情 我只能說 你們的煩惱都太奢侈了 我們家這邊從捷運開通後直接就從一樓住宅(輕工業工廠/食品加工廠)變成3坪小店 完全沒有經過中間那一段精緻生活的巷弄文化 

但其實我對師大夜市很陌生 但我覺得這是專業者必須關心的事 只有這樣的關心 我們才不會變成專業的劊子手 
商圈之所以有特色 是因為他們在這樣的空間群聚 
遷離了 就是另一家店 另一個故事了
而且師大現在面對的困境 在台大公館商圈或東區 其實更嚴重 師大還沒有防火巷小店 但前述兩個地方都有
要救他嗎 這已經不是居住品質問題 而是消防安全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都市更新]變成一個羞恥的名詞
讓專業者難以啟齒 讓外人嚴加踏伐 也許 我們都不希望世界變化那麼快
無論刻意是推他一把或拉他一下
對獨木舟而言 都是多餘

都更=重建+整建+維護=\=壓迫+單一化+全球化

-----------------------------------------------------------------------------------


我想劉教授應該離開北區四樓的辦公室
到南區九樓找承辦聊聊
可能會比較清除自己在說的那些字眼什麼意思 

其實我們也知道師大商圈的問題是近年來膨脹太快 追逐金錢的商業利益排擠到原本的靜巷與低租金大面積的使用方式 這也不是大家想看見的師大夜市(或文化圈或創意街區)
但直接祭出法規的結果就是直接跟商家翻臉 連原本想要保護的都傷害到了
商圈輔導當然有其必要存在 但輔導需要關鍵人(商家/屋主/居民)有意願 規劃師或社區營造才有辦法介入
這篇專訪看得讓人很不痛快的是 新任文化局長把這件事情想得太美好太簡單了 去問問都發局商管處做了十幾年規劃輔導 有沒有哪個案子是真的完全跟著原本的規劃發展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