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4

蔡國強 泡美術館 雜感

大學的時候喜歡泡美術館,總覺得在那純白空靈的環境裡,有撫慰的作用。
但最近幾個商業大展,滿滿的人潮擠的我快窒息,所以挑了一個又濕又冷的上午,我掰了一個藉口把自己放進剛開門的北美館。
刻意的避開人潮,刻意的戴上耳機,把自己深深的泡進去。

以下是在展覽的當下寫的雜感

狼很痛,老虎更痛

我和一隻虎對看了許久,他似乎努力的哀求我懂他痛了千百年的痛,因為誤解,因為時代變遷,所以他不合時宜。
但狼還是義無反顧的前行......

海峽

海水是軟的,石是硬的。但同樣能造成阻隔,就這樣虛實相映,就像站在泉州望著對岸........

磐城

積極的尋找地方與自身的關聯(菩薩),當展品脫離創作地,遂成為紀念品。
作品的佛也脫離了佛像的意義,只是泉州的符號。
一次一次的重構,一次又一次的志願行動。

以當代藝術而言,蔡國強的作品算是 好懂、易讀、中性、政治正確 也算是自我品牌的塑造成功吧!
( 寫完這些文字後,發現一面簡報牆,把對蔡國強的正反意見報導通通貼在上面,是無謂嗎?或者是利用時光流逝,不斷重複再現與再詮釋 )

二樓的部分我沒有多琢磨,因為心急,所以看的不深。那些經過控制的爆炸留下的來火藥痕跡,對我而言無法感受到意義。
火藥本身存在的張力還是太強大,大過牡丹的艷麗與太魯閣的雄壯
印象中雲門[風/影]舞末那股衝出舞台直達眼前的藍色漩渦,還是沒有跟這次看展的經驗貼合起來。

我討厭有人總是不求甚解,將一切意義以藝術為理由呼攏過去。就像面對技術就以高科技解釋,面對權力就以資本主力解釋一樣。

這樣藝術根本不成立,只是沽名釣譽。(這些氣話是寫給那天稍晚的時候遇到的大學生與貴婦,肆意的東摸西看,我只好用耳機隔離他們)

沒有留言: